Friday, June 19, 2015

简体字:美丑之争 Simplified Script: Does it Spoil the Beauty of Chinese Word Structure?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上面两句诗,那一句看起来更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关系到汉字造型审美的问题。书法界对简体字美丑的争论导致书法界书写混乱的局面。可以说,推行了50多年的简体字仍然不能十分顺畅地进入书法殿堂,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少书法书写者认为以简体字书写的书法缺乏美感。纵有一些人想用法定简化字进行书法创作,也还是战战兢兢,觉得自己是个丑媳妇,不敢见公婆。

汉字结字造形的美感

汉字的繁简体的比较和评判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其中一种便是比较两者结字造形的美感,因为在其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方”的概念即空间概念。这种“方”的空间观,作为朴素的书法形式审美理念,是汉字进入艺术圈的重要前提。

简体字虽然没有改变汉字“方”的空间概念,可是繁体字的支持者往往声称繁体字的笔划构造体现了汉字独特的形象美,简体字残缺丑陋。

形象美最基本的法则是“对称”和“均衡”,与之违背的文字结构形态就会缺乏美感。有些简化字就是为了节省笔划而破坏了繁体原字本有的对称、均衡美感,例如:厂、广、飞等;一些偏旁或部首,原本匀称、饱满,经过简化却变得单调、生硬、失衡,减损了原有的美感,如讠、门、饣、纟、钅等,它们以及由它们类推组成的简化字如辽、亿、伦、论、认、闪等,笔划少了,字形却单调乏味。

从书法的观点,大量增加了笔画较少的汉字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书写时在布局方面的难度。

对于简体字破坏汉字结字造型的观点,支持简体字书法的人提出了质疑。这是因为大部分汉字在实行了简化之后,没有对汉字的系统增加过新的部件和结构,只是换成已有系统以内的其他部件或者删减偏旁,等等。因此,只要简化后采用的仍然是汉字的固有结构且原有的构件,则它们作为字图(即字形)的本质实乃相同。

简体字的支持者更进一步提出了简繁字美丑在习惯的观点。即使是习惯了现行简体字的人看到曾经试行终未推行的第二批简化字(如畄、辺、彐、弐),也会有习惯了繁体字的人对简体字几乎一模一样的感受,即残缺简陋。这就说明这种感受不完全是字形本身的属性,还与人对字形的熟悉和习惯程度有关。

至于“繁体字形态优美,笔画繁多,变化丰富,适宜书法,而简化字外形丑陋,笔画较少,难以变化,不宜书法”的观点,反对者认为繁简字有好多古今同形,何以这些古今同形的汉字不关美丑?那怎么解释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那20多个变化无穷的“之”字呢?

简体字在当代无法进入书法

这些批评者进一步认为简体字之所以在当代无法进入书法,主要是因为当代书法家的创新能力普遍匮乏密切相关。有很多简化字与繁体字同形,这些简化字我们的书法家可以从古帖中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但毕竟仍有相当数量的简化字与繁体字在形态上有所区别,这些简化字我们在古帖中是找不到完全一致的字形的。因此,写好它们,就需要我们的书法家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即字形组合能力、结构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不仅需要我们的书法家对古代法帖中的汉字了然于胸,而且更需要其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

如果说审美是一种习惯,那么从习惯了繁体字的造型美过渡到简体字的造型美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一般人的习惯基因到底不易改变。

但是如果说简体字不能入书法是因为当代书法家的创新能力有问题,那么我们所能期待的是当代王羲之的出现。

除非我们认为简化字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否则我们生活在简化字盛行的时代,理应为我们的后人留下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书写的书法作品。但是,时至今日,简化字入书尚且争议不断,就更别说为我们的后人留下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书写的书法作品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