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2, 2013

当代书法面对挑战之汉字改革 Chinese Calligraphy Faces Challenges:The New Writing Script

中华书法就是用毛笔写汉字,汉字就成为书法必要的条件之一。可是汉字与其他的书写文字系统一样,是有生命力的,是一直随着时代需求而改变的。可以说,字体的变化,从篆到隶而至楷书,汉字的字体大概已经定型,从汉朝到满清,没有什么大改变。

这种情况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有了改变,有识之士痛感中国人愚昧落后,遂有“今日欲救中国,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识之字不可;欲为易识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之说。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进而引出了“汉字革命”的主张。这种主张演变成两个重要的汉字改革运动:废除汉字与提倡简体字运动。

废除汉字运动主要是要“提倡拉丁化,打倒方块字”。著名作家鲁迅就大声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才确定了走“简化汉字”与汉字拼音化的道路。

如果废除汉字一派得逞,取消汉字,对书法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的致命点。因为如果书法所书写汉字成为历史,完全被拼音文字所取代,那么书法就失去了存在的实用价值了。

可是,目前摆在书家面前的简体字,仍是个难题。那就是书法脱离实用文字而存在的可行性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书法内容的可识、可读,有利于传播书法艺术的话。

现在,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商家招牌所用的、写文章、发公文等,都是简体字。新一代人熟悉的是简体字,但在书法界存在着的是另一种倾向,即许多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只写繁体字;书法团体也一般不认同以简体字书法参展。一般的想法是,简体字的字型不美,书法没有艺术性,因此没有市场等等。

这种情形,当然是书法的可识性逐渐限制在书法学习者之间,对于一般民众而言,书法的实用性也逐渐消失。在中国与新加坡,对繁体字的认知,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人的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很少接触繁体字。在这种时况下,你再让他们去看你的繁体书法艺术,他们可能会敬而远之。就算是在学校,学习书法不但无法成为学生学习华文的辅助工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华文的学习有干扰。

这会不会造成赏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书法艺术会不会成了书法家自己的孤芳自赏的艺术,值得书法界人士深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