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6, 2012

衍水书生:新加坡著名书法家评介(二十二)之画家集团

大人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画家们,有创造意识。我行我素,少拘束,自由度强。
传统中国画家,原则上皆擅书法,或行、草、隶、篆。赵孟頫在题柯九思《墨竹图》诗中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同在哪里?(一)笔墨相通,尤为笔法相通,(二)审美观念相同。
从近代看,吴昌硕、齐白石、诸乐三、王个簃、来楚生、施香沱、范昌乾诸先生之书法,结体稍长,用秃笔(实际上是用画笔)书写,溶入画意。
林子平先生,纯用南洋彩墨的用笔方法,甚或用油画彩块的笔触进行书写,常常是缺乏韵律的线条,偶尔也用篆书笔法书写行草书。其书法,总体看,无修饰,气象宏大。
黄明宗先生,写金文、隶书,皆厚重大气。篆书入古,但没有超出清人规矩。
赖瑞龙先生,诗文书画俱佳,四君子画一流。书法为行草书,书写自然、流畅、生动。可谓得笔、得气、得韵。其书法水平、韵味即便与新加坡名书法家比,也毫不逊色,实则过之,为上等。
李淑芝女士,向司徒奇、范昌乾、潘受先生学画、学书法。其书法,从形(结体)到神(韵味)俱似潘先生。勤奋创作,而今虽病手,但创作不綴。
陈有炳先生,先生以彩墨大写意而见长。我以为(猜想)他没有更多临帖学习的实践,但他找到了“直入”稚拙境界的感觉:用笔简捷、结体明确、意态直率。我以为他的书法创作是成功的。
何以他没有传统书法基础,而能获得较的创作效果?是因为他找到了布白分割的理念,即利用画面构图的原则,书写时把字分为若干部件,而多部分按如画的构图一样,进行重新的组合,而构成一幅作品。
他的书法创作,属于创造型(创新型)的创作。
他有些学生,也按他的观念创作,因理解不深,则多为效颦之作。见附图。        
下面,我再把对陈有炳先生书法,早先些日子的评论附在这里,供您参考:
不知道您是否见过陈有炳先生的书法。多用圆笔,写得很踏实。虽然你初看可能觉得和别人的创作有距离、不顺眼,但沉下心去,再端详一下:用笔虽去掉蚕头,无起笔之逆入也不具备收笔的回收的做作,不同张迁、史晨、曹全那样的厚重、有气势与婉约,但确也醒目;结体虽不符合隶法的对称为主的约束,但线条和字的结体轮廓的分割确也有细心的安排,他写的斗方或条幅章法有些平淡无奇,但也很稳妥。问题是如何使整个作品更为融和。我以为每个字写法都可创造自己理想的形成,但一组字、一幅字必须组合的有变化(但要破除结体的单一横式、笔法的雷同)又统一,做到天衣无缝。
傅山说:“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陈先生的书法,用笔有特殊性,结体也有特异的造型,通篇的章法上看又有整体精神的一致性,表明他的创作成熟的表现。这表明他的内在的心理结构、精神秉赋、情感类型与审美理想的一种固有的与常人不同的格调。他的创作未有走“从俗”的道路,如同前些年汉石社诸公写曹全那样的甜熟、板结,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衍水书生2012617日补记:本文脱稿月8个月后,我曾到杭州去一次。顺路到西湖附近南山书屋转一圈,为看一看中国创意派书家的创作。购得沃兴华《书法创作论》,认真读过后,我十分明确的知道陈先生的书法作品,有临帖,也有模仿。说明我以前认识的肤浅与偏差。为保留我在那一时期的片面认识,本文关于陈先生书法创作部分的评论,依然完整的保存下来,以此把我的心路呈现给读者。)
曾纪策先生,为当今南洋画派领军人物,书法流畅,抒情性强,有个人突出风格。
其绘画,已彻底改变南洋彩墨画画风,六法精通。特别在用笔上,不那么厚重、支离,造型上不过份求形似,而追求空灵的境界;设色上,不那么粗燥、生硬,而以淡淡的“彩墨”轻铺。但其书法,乃保留着直来直去乏韵味的特征。
曾先生题画诗文不空泛,丰富得体。新加坡画家,还有赖瑞龙、许梦丰、李淑芝诸先生(女士)坚持着中国文人画的这一传统,不知新加坡国人是否还能欣赏?
陈瑞献先生,可能缺乏传统书法的训练,但天机颖秀。他的书法创作,可能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 纯用篆书的笔法来写行草书。
欲成为非凡的书画家,需要有“胆、才、识、学”四方面的修养。新加坡书家们,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发展自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